疫情引发的思考:换个角度看机场运营

作者:Mark Wolfe

目前,世界各地正共同抗击新冠疫情,人们已充分认识到飞行体验再也无法回到过去。疫情的后续效应也几乎无休无止,尤其是机场对因各项新规和运营需求而引发的巨额费用感到恐慌。

那么,除了重建航站楼这样极端的做法,还有其他解决方案吗?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将关注点由航站楼转向到达空间和入口空间呢?

可适性是关键因素

对下一阶段的飞行旅程的评论大多集中在航站楼的内部空间,专门围绕旅客和行李的处理。另外,我们尚未发现机场是否会面临航站楼人数限制新规。

但是鉴于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对航站楼大规模改造投资应该不太可行,因此可能是时候考虑调整机场入口空间和陆侧公共空间了。

优质且灵活的陆侧入口空间可以成为新冠疫情爆发后新旅程的重要部分。图源:Dan Schultz

多年以来,我们和机场客户合作时一直呼吁为机场设置更优质灵活的公共空间。我们从设计初始就主张为乘客从一进入机场片区到进入航站楼直至最后登机提供良好的体验。我们为这些空间赋予了活动、聚集和中央大厅的功能,将多种交通模式与航站楼无缝连接

因此,相对于普通的航站楼基础设施,我们将这些机场公共空间打造成高度灵活且真正物有所值的资产,从而也确保了这些空间可以成为“新”旅客行程中的重要环节,让乘客办理登机手续前在此短暂“停憩”,让机场利用中央大厅管理航站楼的人流。

阿德莱德机场的出发层道路以室外植物打造迷你高线公园景观。图源:Dan Schultz

关键因素:灵活度、邻近度和便利设施

在纸面上规定乘客需在新鲜空气中候机以降低传染风险是一回事,但实际操作起来有着不少挑战,也需要一些创新思考。

灵活度是所有机场基础设施的关键因素。尽管新的公共空间可能主要供停憩,但其同时还能作为避难或疏散等应急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把这些公共空间作为留白,全面周到考量,配置固定设施的同时不影响空间的灵活性,既能满足活动和社交聚会的需求,也能在危机事件时供聚集避难。

防护也同样重要。当然,“在新鲜空气中”听上去固然不错,但我们无法保证每天都艳阳高照。因此,我们要遮蔽这些室外入口空间,从而应对潮湿多雨天气和满足夜间航班旅客需求。绿化也能提供防护,不仅具有遮荫功能还能让公共空间变得凉爽。

旅客和当地市民聚集在慕尼黑机场中心公共空间举办圣诞集市,这是欧洲最大的开放遮蔽空间,由建筑师Helmut Jahn于1999年设计。图源:Lex Rayton / Alamy

便利设施对于机场的成功运营至关重要。这些空间可以创造机遇增加零售和餐饮类型,或者对因航站楼内经营变化而受影响的店铺进行调整。在实践中,这些公共设施还可以转变成和旅客互动的设施,并不断根据需求调整,从而成为机场的亮点。公共设施还能成为产品差异化的载体,如提供提前登机休息室或礼宾/接待服务。

慕尼黑机场中心公共空间(由建筑师Helmut Jahn设计)的跨年灯光秀。图源:Lex Rayton / Alamy

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

我们现在都知道保持社交距离、加强卫生和消毒、健康码和无接触科技等措施对于更健康韧性的机场运营必不可少。因此,这些因疫情而带来的改变可以继续保留。

我们也知道在短时间内和经济大环境欠佳的情况下需要为这些转变做规划。通过让现有的室外空间更有效地运作,在对机场运营方和航线产生尽可能小的影响下,我们可以确保人们更安全和快速地恢复飞行。

应对变化、紧急和危机事件的能力是也将继续成为机场头等大事。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机场的陆侧公共空间还有发展潜力,使用户群体扩展至更广泛、多元的人群,吸引当地社区和旅客以外的其他群体。功能精心规划的优质公共空间可以应对旅行习惯的变化,同时可以强有力地助力机场这一多样化和多功能社区资产的运营。

我们使用cookies以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点击此处获得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