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人人的公共空间
设计的一大驱动为打造全天候面向所有人(包括人们的动物朋友!)的公共空间。我们设想这里将成为朋友聚会的首选地,各种创意快闪活动的绝佳举办空间,或是享受亲水体验,欣赏美好江景的休憩场所。
人们在草坪上野餐、聚会或独处,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在咖啡馆品味醇香,在溜冰场欢畅滑行,在骑行道自在前行,还有小画家们在以 “汇聚于江”为设计灵感的长桌上展现想象力 — 同样由Hassell团队以黄浦江蜿蜒的形态为灵感设计而成。
设计团队结合文化场馆、商业配套、独立建筑以及临时设施四大滨水服务空间类型,分别从人性化、辨识度、共享性和活力值四个维度,凸显绿色空间与建筑的共荣互生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幢沿岸的构筑物均具备多重使用功能,其周围的空间则对所有人开放。
充分利用现有景观
Hassell希望去启发、去教育,并在长期专注的可持续设计方面展现领导力,在西岸的沿线改造中,我们尽力保留了基地原有的成年树木与建筑,既留存了人们对场所的珍贵记忆,又以此举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树木的保留还有助于应对许多现场挑战,尤其是台风和洪水这两大威胁,以其稳固的根系抵御自然灾害。同时,我们为防汛墙周围和高庄平台内优选了植物品种,以适应极端恶劣的天气。这些对季节变化具备很强适应能力的植物为居住于城市环境中的人们营造了变化丰富、诗意动态的自然景观,也让场地更具韧性,在滨江独有的微气候中,绘出一幅与光,与风一同摇曳颤动的云舒霞卷。通过应用海绵城市原则,保留、蓄存和净化水源,为植物提供水资源,洪水也得到了有效管理。
现场拆除的混凝土板经过重新设计和利用,在保留岸线边缘结构分明的同时,辅以树木和植物来缓和边缘,创造出一种更柔和、更有生态氛围的景观。
度过优质时光的场所
随着西岸各个节点的开放,我们的设计团队听到了不少来自朋友、业主和民众的有趣反馈以及他们多么喜爱去西岸。沿岸空间的完整性让人们更倾向于在西岸进行长距离的跑步或骑行运动,而不仅仅是前来快速地打卡。这处经过成功改造的新兴滨水景观空间具有让人们聚集于此的魅力,有机地行程一个个小团体,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
“我们惊喜地发现大家使用空间地方式是出乎设计师意料之外的,时尚人士会在滨江旱地比基尼日光浴 —— 这在国内就不多见,原本用于休憩观江、轻食等短时间停留的桌椅上人们玩起了桌游,‘江桌’则成为了小学幼儿园小朋友课外活动的热门地点,微微倾斜的木平台上更是动静皆宜,席地而躺的,跳舞的都有。作为参与者和观察者,感觉相当融洽。”Hassell董事朱绍婷表示。
获奖
2023年度澳大利亚景观设计师学会(AILA)国家景观设计大奖 — 国际项目类别
“自2021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徐汇滨江西岸公共空间已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水岸之一。通过国际和本地的协作,为上海这座人口超2600万的超大城市打造了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其规模和复杂性均十分多元。项目将各个历史悠久的社区和城市更新的不同发展阶段串联开发。在防汛墙场地限制的条件下,设计化限制为机遇,为市民打造社会、文化和休闲目的地。当场地迎来了大量的到访者时,西岸展现了高质量社会基础设施的价值,也为黄浦江两岸未来的更新定下了优秀的基调。”
— AILA评委会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