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型城市交通:为气候变化中的城市设计基础设施
随着澳大利亚迈入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时代,可持续性已成为核心设计准则,而非事后补充的次要考量。
随着人口增长、气候波动以及城市格局变化不断重塑我们的城市,铁路项目如今所承载的已不仅是交通出行功能,还具备更大潜力 — — 既能重建生态系统、降低碳排放,又能提升沿线社区活力。
建设运营全周期实现碳中和
澳大利亚西悉尼Dharug族原住民领地内的悉尼地铁 — — 西悉尼机场线项目致力于成为澳大利亚首个全周期碳中和铁路基础设施。
我们的设计秉持因地制宜理念,充分运用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 — — 最大化自然采光与通风,显著降低能耗。通过优化车站规模、采用开放式立面与天窗设计,结合百叶窗构件与敞开式入口,实现室内光照充盈与空气流通。
在珀斯,贝斯沃特(Bayswater)车站已成为行业标杆,是全澳少数荣获六星级绿色建筑认证的铁路站之一。车站以可持续性为核心设计理念,屋顶铺设的190块太阳能板,每年可减少约93.8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更智慧的建造,更少的环境影响
材料选择至关重要。在珀斯南部Whadjuk族原住民领地的维多利亚公园(Victoria Park )至坎宁平交道口移除项目(Canning Level Crossing Removal Project )中,我们与阿马代尔线升级联盟(Armadale Line Upgrade Alliance)合作,探索使用再生材料 — — 包括将碎混凝土用于路基,在车站非承重结构中使用再生塑料。
通过严格的技术论证,悉尼地铁西悉尼机场线圣玛丽斯站的占地面积得以大幅压缩,既降低了隐含碳排放,又营造出融入城市肌理的宽敞公共广场。该项目优先采用低碳与高再生含量材料,致力于将隐含碳排放在此基础上再降低20%。
绿色轨交构筑健康城市
轨交基建设施不应止步于连通城市,更应修复生态系统。悉尼地铁西悉尼机场线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构建了以自然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框架 — — 通过23公里长的生态修复走廊,重现坎伯兰平原景观。
同样的,悉尼地铁希尔斯展览园站的绿化实践则展示了城市交通项目如何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Hassell与墨尔本大学合作,引入110种本土植物共计8000余株,既吸引传粉昆虫,又增强气候适应性。这片拟自然低维护景观正在持续监测中,为未来地铁绿化提供数据支撑 — — 证明车站广场不仅能作为通行空间,更能成为蓬勃发展的生态绿洲。
超越交通功能:车站作为社会基础设施
精心设计的车站不仅是交通网络中的节点,更是社会基础设施。当它们深度融入社区肌理时,便能促进社会公平、提升交通可达性、保障公共安全并增强归属感。Hassell作为ActivUs联盟成员,为昆士兰东南部洛根与黄金海岸快速铁路项目设计的车站及周边片区,将公共生活置于核心,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凝聚社区力量。
同时,珀斯的平交道口改造项目则通过建设富含本土生态的线性公园,将逾六公顷原封闭铁路用地归还公众,创造持续增值的社区资产。
为全民设计:以人为本的核心主张
在布里斯班跨河轨交项目项目中,我们着力为所有使用者打造更包容、直观、便捷的出行体验。与跨河铁路交付管理局合作成立的无障碍咨询小组,邀请具切身经验的人士早期参与设计。他们的真知灼见转化为实质成果:从优化落客区、完善导视系统,到配置盲文地图和改进站台通行条件。这印证了:与使用者共创,而非被动服务,才能构建真正普惠的交通体系。
扫描二维码关注Hassell微信公众号